• 主頁
  • 新聞
  • 評論
  • 活動報導
  • 传统文化
  • 文藝
  • 科技
  • 健康
  • 生活
  • 廣告
  • 其他
  • More
    • 主頁
    • 新聞
    • 評論
    • 活動報導
    • 传统文化
    • 文藝
    • 科技
    • 健康
    • 生活
    • 廣告
    • 其他
  • Sign In
  • Create Account

  • My Account
  • Signed in as:

  • filler@godaddy.com


  • My Account
  • Sign out

Signed in as:

filler@godaddy.com

  • 主頁
  • 新聞
  • 評論
  • 活動報導
  • 传统文化
  • 文藝
  • 科技
  • 健康
  • 生活
  • 廣告
  • 其他

Account


  • My Account
  • Sign out


  • Sign In
  • My Account

Eastern Trends Newspaper

Eastern Trends NewspaperEastern Trends NewspaperEastern Trends Newspaper

Your trustED CHINESE local media

Your trustED CHINESE local mediaYour trustED CHINESE local media
查看報紙完整版2025年3月16日

知心姐姐信箱:孩子在学校越来越为自己的身份感到困惑

知心姐姐,你好!


我想替我的孩子问一个问题。我和丈夫来自中国,孩子在美国出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ABC”。孩子在学校越来越为自己的身份感到困惑,觉得自己与周围的美国孩子不一样。同学会为他带去学校的午饭有他们不熟悉的味道而疏远他;他的数学成绩很好,同学用“nerdy”(书呆子)来取笑他。我听到后很难过,我告诉孩子不要理睬那些同学,他们没你聪明,你可以用考试成绩让他们闭嘴。可孩子还是很不开心,我带他去看过心理医生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帮助。很感谢《东方报》开辟了“知心姐姐”这个栏目,我们海外华人特别需要一个懂中文、对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都有一定了解的心理健康支持。我跟孩子提起你,他很想直接给你写信,但苦于不懂中文,所以让我替他问你,希望得到你的帮助。非常感谢!

—— 丽莎     


丽莎你好,


首先,真的非常感谢你愿意写这封信来为孩子寻求帮助。能感受到你作为母亲的关爱和心疼,也理解你在异国他乡面对这种无力感时的焦虑。


孩子的困扰非常真实,而且并不是他一个人独有的。很多在美国长大的华裔孩子,都会经历类似的身份挣扎:一方面,他们血液中流淌着父母的文化记忆,家里的饮食、语言、习惯都深深打上了中华文化的烙印;另一方面,他们成长的环境又是以美国文化为主流,周围的同学、社交方式、流行文化与他们的家庭背景常常格格不入。这种“两种文化夹缝中的成长”,在心理学上叫做文化冲突(cultural conflict),在华裔青少年中特别普遍。


你告诉孩子“用成绩让他们闭嘴”,这体现了你希望他用实力保护自己,这是很有爱的出发点。但对孩子来说,仅仅靠成绩,很难缓解那种“我和他们不一样”的孤独感。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赢”,而是被理解、被接纳,并且学会接纳自己独特身份的力量。


这里有几点我想给你们的建议:


第一,帮助孩子认识身份的丰富性。告诉孩子,他既是中国人的后代,也是美国的公民。他身上拥有两种文化的财富,而不是“两边都不属于”。可以和他一起探讨中国人聪明勤劳的美德,也可以跟他讨论美国人自信开放的优点。他很幸运同时拥有中美两种文化,这是他可以引以为自豪的事情。


第二,承认痛苦,而不是忽略它。当孩子说难过的时候,不要急着说“你比他们聪明”,而是可以先陪他确认这种情绪:“我知道你觉得被孤立很难受,这种感觉很正常。被误解的时候真的会很委屈。”认同他的感受,能减少他的孤独感。


第三,引导孩子如何去理解同学对他的排斥。同学说他是书呆子,并不表示同学要打击他孤立他。也许,在同学们的认知世界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努力学习数学的不多,所以他们感到很奇怪。

同学觉得他的自带午餐有奇怪的味道这很正常,因为同学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味道,这并不代表同学讨厌他的食物或讨厌他,这就像有些亚洲家庭的孩子闻不惯一些美国食物的味道一样。另外,如果大部分的同学都不喜欢某种气味的中国食物,做父母的可以考虑给孩子准备气味温和一些的食物带去学校,以表示对同学的尊重。可以告诉孩子:“有特殊香味的食物我们自己在家里享用,尊敬他人是一种美德。”


做父母的要尽可能地把孩子往包容、以善待人的方向去引导,尽量不要让孩子对同学产生对立或仇恨的情绪。


第四,教孩子掌握表达自我的方式。当别人嘲笑他的午餐味道时,他可以学着用轻松而自信的方式回应:“这是我家的传统美食,我很喜欢,你要不要尝一口?”面对“nerdy”的标签时,他可以幽默地反击:“谢谢夸奖!”这种轻松又有力量的回应,能慢慢赢得同龄人的尊重。总之,遇到这种情况时,既不要因为害怕而低三下四,也不要因为愤怒而在语言或行为上攻击同学。


第五,寻找归属感。如果可以的话,帮孩子找到一些共同经历的朋友,比如其他亚裔同学,或者参加一些多元文化的兴趣小组。但是,要尽量避免孩子只和亚裔同学一起玩。


第六,多参与孩子学校里的活动。学校有活动需要家长帮忙时尽可能地参与;与学校保持紧密的联系,既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又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


第七,要让孩子知道,家是孩子的避风港。无论外面怎样变化,请继续给他稳定的爱;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在家里永远被无条件地接纳和理解。


亲爱的丽莎,你们在替孩子寻找帮助,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这说明你们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外,还关心他的心理健康。有你们这样明智的父母,你们的孩子是何等的幸运。


最后,知心姐姐想告诉你和孩子,你不必选择做谁的一部分,而是要成为一个完整的自己。


永远为你们祝福!


知心姐姐

2025.05.16

也谈“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文/远方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这些年来,几乎成了很多家长育儿的信条。补习班、才艺课、早教班等,孩子的日程被排得满满当当,连周末都成了另一场无声的“赛跑”,仿佛谁先起跑,谁就能赢得整个人生。


但仔细想一想,什么是“起跑线”?输赢又是谁来定义?今天,也想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第一,“起跑线”的幻觉


“起跑线”这个概念,起初或许是出于善意提醒:教育要趁早,基础要打牢。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它变成了焦虑的源泉。孩子三岁没开始学算术,五岁不会弹琴画画,就被视为“落后”。而孩子真正的感受,恐怕常常被忽略。真正的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


在马拉松里,最重要的从来不是“起跑”的快慢,而是节奏的掌握、内心的坚定、以及对终点的耐心和信念。


起跑早的人,未必能坚持到最后;起跑慢的人,也可能后来者居上。以为在人生一开始就定输赢,不过是一种焦虑制造的幻觉罢了。


第二,教育的真正意义


教育的真正意义,从来都不是塑造“更快的竞争者”,而是培养“更完整的人”。


孩子成长中真正重要的,不是在什么时候会写字、会做算术,而是他们是否是一个善良的人,是否拥有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以及面对挫折时不轻易退缩的心理韧性。


身心健康、情绪稳定、有自信心、有合作意识,这些才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关键底层能力。而这些东西,恰恰不是靠拔苗助长得来的。它们需要在生活的土壤中慢慢滋养,需要在爱的阳光下自由生长。


一个被高压教育催熟的孩子,或许短期内成绩优异,但心灵可能早已疲惫、麻木,甚至失去了探索世界的热情。


而一个被尊重天性、呵护内心成长的孩子,哪怕慢一点,他走得一定更远,更坚定。


同时,品德的培养不可忽视。一个懂得尊重、负责任、有同理心的孩子,比一个只会解题的孩子更值得托付社会的未来。教育不是制造标准答案的机器,而是引导每个孩子成为更完整的人。教育不是赶路,而是点燃一盏灯。


第三,别让“内卷”吞噬了童年


众所周知,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可是,很多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个方面都比别人的孩子好。


在教育“内卷”的情况下,很多家长渐渐地忘了,孩子从来都不是标准化生产线上的产品。这部分家长不是在培养孩子成长,而是在按照某种模式去训练他们的孩子。


刚学会走路就开始认字,两、三岁就开始上各种才艺班,刚入学就开始“刷题”,周末、假期几乎没有喘息的空间。教育变成了比赛,而孩子变成了筹码。家长的焦虑像一根无形的鞭子,抽打着他们向前冲,还美名其曰:“这都是为了你好”。但是,这类家长似乎很少考虑:孩子到底想去哪里?


如果硬要让所有孩子都踩着同一个节奏奔跑,只会打断他们自然生长的节奏,反而事与愿违。李白小时候游手好闲,但终成诗仙;爱因斯坦九岁才流利说话,却成了改变世界的天才。如果按今天的标准,他们也许早就被贴上了“输在起跑线上”的标签。教育很重要的一点,是允许每个孩子按自己的节奏生长。


第四,“输”与“赢”该如何定义?


许多小时候所谓的“优等生”,长大后并不一定比“后进生”更幸福。现实生活中,情商、沟通能力、创造力,往往比考卷上的高分更重要。真正的“赢”,是孩子有一颗善良的心,拥有走自己道路的能力,而不是站在别人的跑道上比输赢。


第五,孩子成长中重要的因素


比起一时的起跑,孩子一生真正需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品格


世界再复杂,人品永远是立身之本。诚实、善良、勤奋、责任感、抗挫折力、同理心,这些品格才是孩子一生最大的底气。


2,健康的身体


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所有的理想都是空中楼阁。运动、睡眠、饮食、娱乐,都是孩子成长不可忽视的基石。


不要为了多学一门技能而剥夺了孩子玩的时间;不要为了多做几道题而牺牲了孩子宝贵的睡眠。


童年的奔跑与欢笑,比一纸证书更有价值。


3,自我认知和自主性


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能为自己负责且尊重他人,这样的人,无论在哪条赛道上,都能走得精彩。

教育应该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相信自己,而不是一味按照别人的期待塑造自己。每个孩子各有所长,无论做什么,只要尽力就行。


正如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教育的本质是帮助生命成长,而不是塑造生命。”


4,心理建设


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学习成绩好坏,却忽视了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那些学习成绩好又听话的孩子,往往很难在心理建设方面引起家长的重视。


学习成绩好又听话的孩子,并不代表他们有一个健康稳定的心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不愿面对、不沟通、采取冷暴力、认为永远都是别人的错,有这些行为的人当中,曾经是当年的“学霸”的并不在少数。而这些行为,表面上看似乎不是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但往往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甚至是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是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石,这关乎到孩子今后的人生,做家长的一定要在这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六,家长的焦虑,孩子在用生命偿还


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父母的焦虑,最后都是由孩子来买单。”


有些孩子表面听话,内心却早已疲惫;有些孩子成绩优异,却常常感到孤独、焦虑、自卑、没有安全感,甚至与父母疏远;有些孩子因为无法满足父母的期待,渐渐丧失了自信,从而憎恨学习,有些甚至走上歧途。


孩子不是家长的项目,不是用来完成父母梦想的工具。他们是独立的生命,拥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理想与使命。


把自己未尽的梦想压在孩子身上,看似关心,实则是一种变相的索取。


教育的底色,应该是爱、是尊重。


第七,真正的“不输”,是活成自己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不输在起跑线上”?


不是抢跑几步,不是多学几门课,而是培养孩子热爱生活,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孩子有健康的身心和充沛的精力;有独立的人格,能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有遇到困难时坚持下去的勇气,有面对世界的善良与担当。


不是不让孩子多学习各种技能和知识,而是要尽可能地让孩子按照自身的特点进行发展。


当孩子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愿意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同时知道善待他人、做事不含有公利心、不惧挑战、不怕失败,那么,他的人生便是精彩的。哪怕路上有波折,只要大方向对了,总能抵达自己的远方,成为完整的自己。


人生是一场修行,是一场经历,不必在别人的起跑线上焦虑,也不必在别人的赛道上奔跑。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果仅仅理解为早早让孩子进入竞争,那样的“赢”,只是表面的,短暂的。真正重要的,是让孩子拥有完整的人格,健康的体魄,丰富的心灵,清晰的梦想,和面对未来的勇气,让他们走在属于自己的路上。


孩子的成长不是一场输赢,而是一段旅程。父母不是教练也不是裁判,而是同行者。孩子是否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不取决于起跑,而在于心地是否善良,心智是否成熟,内心是否丰盈,脚步是否坚定。


让我们在爱与自由中陪着孩子慢慢地成长。


2025年5月1日《东方报》生活专栏

图源网络

知心姐姐信箱:我是不是一个非常失败的人?

知心姐姐,你好!


我即将迈入退休年龄。放眼周围的朋友,房子比我的大,孩子比我多,孩子上的大学比我孩子的好(我儿子上社区大学四年级)。我在国内是一位大学老师,二十多年前来美国定居。来美后很难找到相应的工作,因此,一直在一个研究所的实验室做实验员。对于即将迈入退休年龄的我,心里有一种很强的失落感,觉得自己这一生一事无成。这种失败的感觉让我常常陷入一种深度怀疑自己的状态,不可自拔,而这种状态也严重的影响了我和妻子及儿子的关系。知心姐姐,我是不是一个非常失败的人?        


—— 阿南



亲爱的阿南:


你好!读了你的来信,我能感受到你内心的彷徨与自我怀疑。回首往事,你或许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不仅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同时,你也让我感受到你是一位深思、真诚、并且对家庭和人生有高度责任感的人。


你说你即将迈入退休年龄,感到失落和失败,觉得自己“这一生一事无成”。这种感受我完全理解。特别是当你看到周围的人似乎比自己“过得更好”时,内心难免会有落差。但知心姐姐想告诉你,这种比较很容易让我们忽视自己的光芒,也掩盖了那些其实很值得骄傲的成就。


你曾在国内担任大学教师,说明你有扎实的学识和能力。来到美国后,你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在一个研究所默默耕耘,继续从事科研实验工作,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坚持!你跨越了文化、语言、社会环境的巨大鸿沟,靠自己的努力生活下来,而且还支撑着家庭,为孩子创造学习成长的空间。阿南,这不是“失败”,这是“坚韧”与“责任”的体现。


关于孩子上大学,我想告诉你的是,孩子是否上名牌大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上一个适合自己的大学。大学时光,对孩子来说不仅是一个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更是一个心智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能在一个适合自己的大学里身心愉快地学习和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这会让他终身受益。而且,他有一个支持他的父亲,有你这样的榜样,让他看到什么是勤恳、踏实和不向命运低头。


至于“退休”,它不是终点,而是新阶段的开始,很多国家的退休人员都称自己为“新年轻人”。你在年轻的时候完成了学业,在中年阶段完成了养育孩子的重任,退休以后的日子是你留给自己的美好时光,它给了你更多时间去做一些一直想做但又没能做的事情。也许是写一本书,讲讲你在国内和美国的人生经历;也许是练太极、旅游、摄影、画画、做志愿者;也许是重新修复和家人的关系,享受和妻子并肩走过的温柔岁月。我们活着,不是为了单纯的生存,而是为了让别人因我们的存在而感到温暖。你的人生没有“失败”,只是章节不同。


生命不只有一种轨迹,每个年龄段都可以是一个新的开始。你的生命远比你想象的更有价值,你不是一事无成,而是未曾细数你自己拥有的光芒。


知心姐姐想告诉你,你很好,你没有浪费生命,你只是比别人多经历了一些风雨,而这些风雨也造就了你不一样的深度和厚度。你所经历的一切和你即将经历的一切,都是你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都会让你的人生更完美。


对自己温柔一些,允许自己感到疲惫,也允许自己从新的角度重新认识自己。你不是失败的人,你只是忘了自己曾经攀登过的无数的人生顶峰,忘了自己是多么努力、多么可贵、多么让人感到骄傲。


亲爱的阿南,按自己的节奏过自己的生活,走自己的路。其实人生就是一种经历,经历的过程往往就是结果。


谢谢你愿意把自己心里的感受分享出来,这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力量。


愿你放下沉重的自责,重新拾起对生活的信心和爱。你值得更轻松地面对人生的下半场,值得被自己温柔以待。祝你幸福!


知心姐姐

2025年4月16日

知心姐姐信箱:被青春期女儿疏离的失落感

亲爱的知心姐姐:


我和丈夫15年前来美国定居,我们有一个在美国出生的12岁的女儿,女儿跟我们的关系一直很好。但是,近一年来,女儿与我们越来越疏远,甚至对我们有很强的抵触情绪。我很爱我的女儿,目前女儿跟我们的这种关系让我觉得很痛苦。请问知心姐姐,我应该怎么做才能改善我和女儿的关系。

—— 小倩



亲爱的小倩:


谢谢你的来信。我能感受你内心的焦虑和失落。作为母亲,你希望和女儿保持亲密的关系,但现在她却越来越远,这一定让你很难过。你的女儿不仅是一个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还是在美国成长的移民家庭的孩子。这种特殊的身份,使得移民家庭的孩子面临更多的挑战。


首先,你的女儿今年12岁,正值青春期的起点。这是一个孩子从依赖父母到逐渐寻求独立的阶段,她可能更愿意和朋友交流,或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是像小时候那样亲近你。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不爱你,她是在探索自己的身份。这种变化对很多父母来说都是很难适应的,但它是成长的一部分。


其次,作为一个移民家庭的孩子,你的女儿在美国长大,受的是美国的教育,接触的是美国社会,她可能更认同美国文化。而你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许更习惯于中国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种文化的差异,可能让她觉得你“不理解她”,甚至有时候会刻意远离家庭,以适应外界的文化。


语言的交流也是移民家庭的孩子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她在学校主要讲英语,那么她的思维模式可能更倾向于英语,甚至有时候会觉得用中文和你沟通很“别扭”或者“麻烦”,因而渐渐减少与你的交流。

归属感也是不可忽略的问题。许多移民家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感到自己“既不像父母那样的母国人,也不像同学那样地道的美国人”,


仿佛处在两种文化之间,缺乏归属感。这种困惑可能会让她更加依赖朋友,而不是家庭。


再有,很多移民家庭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很高的期望值。这本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只专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的发展,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美国的教育环境更鼓励个性发展和兴趣探索,如果你的期望和她的想法有冲突,她可能会感到压力,觉得你不理解她。


面对这些问题,女儿所承受的压力并不比你们少。那么,作为父母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尊重你的女儿,把她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你的附属品。试着了解她的世界,关心她喜欢的流行文化、她的朋友圈、她的兴趣爱好。你不可能完全接受她的一切,但至少表现出尊重和兴趣,这样她会更愿意和你分享。


在语言方面,可以通过看电影、讲故事等方式,让她感受到中文和中国文化的温暖。每当她说中文的时候要多鼓励他,如果说错了,千万不要取笑她,也不要强迫她一定要说中文,不要让她觉得说中文是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


在归属感方面,要帮她找到自豪感,而不是让她觉得必须“二选一”。比如,你可以和她一起探索中国文化中有趣的东西,例如传统节日、美食、历史故事等,让她觉得中国文化背景是一种值得骄傲的东西,而不是一种负担。同时,也鼓励她自由地表达她对美国文化的认同。


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父母单方面地设定高期望值并不是爱孩子的表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试着了解女儿真正感兴趣的东西,鼓励她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另外,要给女儿一定的空间,让她管理自己的学习,并让她承担一定的家庭义务,培养她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同时,给女儿创造一个安全的家庭环境,让她知道无论外面发生什么,她都可以回家和你倾诉,不会被指责。你还可以告诉女儿你很爱她,但不要指望她立刻给出热烈的回应。她可能只是答应你一声,或者继续低头玩手机,但这并不代表她没听进去。你的爱,就像一颗种子,埋在她的心里,总有一天会发芽。


亲爱的,你的女儿正在成长,她需要面对的不只是青春期的变化,还有移民身份带来的复杂情感。她可能一时无法表达自己,也可能有意无意地推开你,但她仍然需要你的支持。所以,做她的后盾,而不是压力的来源。女儿正在长大,你们的关系也会随着时间而变化。不要害怕这种变化,而是学着适应她、引导她。保持耐心,给她空间,也给自己信心。你们的亲情不会因为一时的距离而消失,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她永远是你的女儿,而你,也永远爱着她。


祝福你们!

知心姐姐

2025年3月16日

2024年常見的稅務政策變化和 華人報稅的幾個常見問題

时间飞逝,很快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报税季节。一如既往,2024年税收年度也做了一些调整,这些调整通常适用于2025年提交的2024年度的所得税申报。大多数纳税人最关心的2024年税收年度的税务改变项目,常见的包括以下这些:


2024年税收年度,已婚夫妇联合申报(MFJ)的标准扣除额上升至29,200美元,比2023年增加了1,500美元。对于单身(Single)纳税人和已婚分别申报者(MFS),标准扣除额上升至14,600美元,增加了750美元;对于户主(HH),2024年的标准扣除额将为21,900美元,比2023年增加1,100美元。


所得税税率:2024年税收年度,最高税率仍为37%,适用于收入超过609,350美元的单身纳税人(已婚夫妇联合申报者为731,200美元)。其他税率为:

•35% 适用于收入超过243,725美元(已婚夫妇联合申报者为487,450美元)

•32% 适用于收入超过191,950美元(已婚夫妇联合申报者为383,900美元)

•24% 适用于收入超过100,525美元(已婚夫妇联合申报者为201,050美元)

•22% 适用于收入超过47,150美元(已婚夫妇联合申报者为94,300美元)

•12% 适用于收入超过11,600美元(已婚夫妇联合申报者为23,200美元)

最低税率为10%,适用于收入为11,600美元或以下的单身个人(已婚夫妇联合申报者为23,200美元)。


2024年税收年度的替代性最低税(AMT)豁免金额为85,700美元,AMT开始逐步取消到收入为609,350美元将可能被完全取消(已婚夫妇联合申报者的豁免逐步取消起点为1,218,700美元)。相比之下,2023年的豁免金额为81,300美元,到完全取消的点为578,150美元(已婚夫妇联合申报者为1,156,300美元)。


2024年税收年度的联邦发放的最高的收入补助为7,830美元,适用于有三名或更多符合条件子女的合格纳税人,较2023年的7,430美元有所增加。相关表格列出了其他类别、收入门槛和逐步取消的最高所得税抵免额。


2024年税收年度,合格交通福利的月限额和合格停车福利的月限额增加至315美元,比2023年增加了15美元。


2024年开始的应税年度,员工免税的健康弹性支出账户的供款限额增加至3,200美元。


2024年税收年度,对于拥有HDHP健康保险的参与者,HSA计划的年度免税额是4,150美元,比2023年增加了300美元。对于家庭保险,计划的年度免税额是8,300美元,比2023年增加了550美元。如果保险人是50岁以上,可以追加$1,000美元。


2024年税收年度的国外所得排除额为126,500美元,比2023年的120,000美元有所增加。


2024年去世的报税人遗产的基本排除额为13,610,000美元,比2023年去世的报税人遗产税12,920,000美元增加了690,000美元。


2024年的年度赠与免申报额增加至18,000美元,较2023年的17,000美元有所增加。


2024年税收年度,允许的最大收养子女税额抵免为16,810美元的合格收养费用,比2023年的15,950美元有所增加。


对于许多小企业者,如果公司未设SEP或Simple IRA,那 Traditional IRA将是一个好的选择,2024年度的免税额是$7,000美元,如果50岁及50岁以上者年度的免税额是$8,000美元。


在这里再特别提醒一下我们华人常见的一些申报税务的特别情况:一是FBRA(肥爸条款),二是FTCAT(肥咖条款),三是海外赠与申报。我们将分三次分别予以详细介绍。


一)FBAR(外国银行和金融账户报告)的要求与申报情况

· 什么是FBAR?

FBAR(Foreign Bank and Financial Accounts Report,外国银行和金融账户报告)是美国财政部要求符合条件的美国纳税人通过FinCEN Form 114提交的一份报告,用于披露其在美国以外持有的外国金融账户信息。

· 谁需要申报FBAR?

根据规定,以下条件的个人或实体必须提交FBAR:

1.美国身份:美国公民、美国居民、以及在美国注册的公司、合伙企业或其他法律实体。

2.账户类型:持有外国的银行账户、证券账户、信托账户、经纪账户、或其他金融账户。

3.账户余额要求:任意时点,所有外国账户的总价值超过10,000美元(无论是单个账户还是多个账户的总和)。

· 申报时间和方法

1.申报时间:每年的4月15日为常规截止日期。如果未及时申报,会自动获得延期至10月15日。

2.提交方式:必须通过财政部的BSA电子申报系统在线提交FinCEN Form 114。不能通过纸质方式提交。

· 需要披露的信息

在FBAR中,需要提供以下信息:账户持有人身份(纳税人信息);外国账户的金融机构名称、地址;账户号码或类似标识符;账户的最高余额(以美元为单位);共同账户持有人信息

(如果适用)。

· 不合规的后果

1.民事罚款:

非故意违规:每次违规最高罚款10,000美元。

故意违规:最高罚款可达账户余额的50%或100,000美元,以较高者为准。

2.刑事处罚:

故意隐瞒可能导致最高5年监禁,以及罚款

(一般只要补报,很少会有监禁的情行发生)。

· 与税务申报的关系

FBAR是单独提交的,与个人所得税申报表

(如Form 1040)无直接关系。然而:

如果符合条件,纳税人还需填写Form 8938

(外国金融资产报告)并与税表一起提交。

· 例外情况

以下情况下可能无需提交FBAR:

1.外国账户属于某些免税实体或政府机构。

2.外国账户余额从未超过10,000美元。

3.特定的联合账户或代理账户(需满足IRS的详细规定)


二) FATCA(《海外帳戶稅務合規法案》)的要求與申報情況

什么是FATCA?FATCA(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海外账户纳税合规法案)是美国的一项法律,旨在防止美国纳税人通过隐藏海外金融账户和资产来逃避缴纳美国税款。FATCA要求:

1.个人:符合条件的美国纳税人披露其海外金融资产(通过Form 8938提交)。

2.金融机构:外国金融机构需向美国税务局(IRS)报告其拥有的美国客户的账户信息。

FATCA个人申报要求:Form 8938(外国金融资产报告表)是FATCA的主要申报工具。

谁需要提交Form 8938?

1.美国身份:美国公民、居民(包括绿卡持有者)以及某些特定美国法人。

2.资产范围:海外金融资产,包括银行账户、投资账户、股票、债券、共同基金、信托权益、外国养老金计划等。

3.申报门槛:根据申报人身份和居住地点,门槛金额不同。

申报门槛具体金额(以资产总值计算):

1.居住在美国

•单身或分开报税者:超过50,000美元(年末)或75,000美元(全年任意时间)

•夫妻联合报税者:超过100,000美元(年末)或150,000美元(全年任意时间)

2.居住在海外

•单身或分开报税者:超过200,000美元(年末)或300,000美元(全年任意时间)

•夫妻联合报税者:超过400,000美元(年末)或600,000美元(全年任意时间)

需要披露的信息:在Form 8938中,纳税人需提供以下信息:

1.资产详情:金融资产的类型(账户、股票、基金等),资产的最高价值(以美元为单位)。

2.金融机构或资产来源:持有资产的金融机构名称或资产的发行机构名称。

3.收入情况:资产产生的利息、分红或其他收益。

申报时间和方法:

1.与税表一起提交,Form 8938应与个人所得税申报表(Form 1040)一起提交。

2.截止日期通常为每年的4月15日,如果获得税务延期,最晚为10月15日。

与FBAR的关系:FATCA(Form 8938)与FBAR(FinCEN Form 114)有相似之处,但它们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相同点:两者均用于报告海外金融账户和资产。

•不同点:FBAR针对账户,门槛固定为10,000美元以上。FATCA(Form 8938)针对更广泛的资产,门槛因申报人身份和居住地而异。

不合规的后果

1.罚款:未提交Form 8938可能被罚款10,000美元,如果持续不提交,罚款最高可达50,000美元。

2.刑事处罚:故意不披露可能面临刑事指控,包括监禁。

3.与IRS的协调:FATCA信息通过外国金融机构提供,IRS可能发现未申报的资产,从而展开审查。

外国金融机构的FATCA义务:FATCA还要求外国金融机构:

1.与IRS签署协议:报告其账户中美国客户的信息。

2.扣缴预提税:对不配合的账户或交易扣缴30%的税款。


三)IRS Form 3520(外国信托、赠与或遗产报告表)的要求与申报情况

什么是Form 3520?Form 3520是美国国税局(IRS)要求符合条件的美国纳税人用来报告以下事项的表格:

1.外国信托的交易活动:创建或资助外国信托,被指定为外国信托的受益人,并收到分配款。

2.外国赠与或遗产:收到外国个人或实体的赠与或遗产,超过一定金额时需申报。

谁需要提交Form 3520?以下情况需要提交Form 3520:

1. 与外国信托有关的交易:

•创建、资助、或所有外国信托。

•接受外国信托分配(无论是现金还是非现金)。

•拥有或是某外国信托的受益人,或者被视为拥有外国信托的资产。

2. 收到外国赠与或遗产:

•外国个人的赠与:单笔或总额超过100,000美元。

•外国公司或外国合伙企业的赠与:单笔或总额超过16,000美元(2023年门槛,具体金额可能随年份调整)。

需要披露的信息:Form 3520要求披露:

1.信托相关信息:

•外国信托的名称、地址和其他基本信息。

•受益人收到的分配金额和形式。

•信托的创建或资助金额。

2.外国赠与或遗产:

•捐赠者(个人或实体)的姓名、地址。

•赠与或遗产的性质(现金、财产等)。

•赠与金额和日期。

申报时间和方法

1.申报时间:Form 3520应与个人所得税申报表(Form 1040)同步提交,截止日期为每年的4月15日,如果获得税务延期(如Form 4868),最晚为10月15日。

2.提交方式:Form 3520与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分开单独提交,寄送至指定的IRS地址。

不合规的后果:未能按时或准确提交Form 3520可能面临严重的罚款:

1.外国信托交易:罚款为未报告金额的35%。

2.未申报外国赠与:罚款为未报告金额的5%,每月最多累计罚款25%。

3.严重后果:如果IRS发现蓄意隐瞒,可能会引发刑事调查。

例外情况:以下可能无需提交Form 3520:

1.收到的是来自外国公司或信托的合法分红或利息(需通过正常税表申报)。

2.赠与的金额未达到门槛(100,000美元或16,000美元)。

与其他税务申报的关系:Form 3520与其他税务申报表(如Form 8938或FBAR)可能存在重叠,但各有不同:

•Form 3520:专注于外国信托、赠与或遗产。

•Form 8938:覆盖更广泛的外国金融资产。

•FBAR:专注于外国账户余额。


(Sherry's Tax & Accounting Services LLC供稿)

美國合法移民的狀況與展望

作者:魏易民

數據回顧:2024年1月初,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發布了2023上半年的數據摘要。數據顯示2023年1月至6月,USCIS總共批准了545,419份移民申請。其中,依地區來劃分,北美地區和亞洲地區的移民佔比顯著。


中國移民總數為27,522,在原籍國別裡排名第四,在墨西哥、多明尼加、古巴和印度之後,並占到總數的約5%,此數值顯著低於1990移民法案裡規定的7%的各國移民配額。在合法入境的難民方面,同期USCIS批准了18,429份難民申請。在I-140方面,2023下半年,華人移民遞交了基於僱傭關係的移民申請13,165份,僅次於印度籍移民的30,055份。

對於處在移民階段的華人來說,2023年註定是個關鍵且有留下深刻印記的一年。在過去的一年裡,幾乎所有的移民類別在排程方面都展現出令人意外的趨勢。把握好現在的移民節奏,有助於處在準備階段的我們對未來做出更合理的規劃。


跟據每月由美國公民與移民服務局所公佈的綠卡排期時間表,職業移民綠卡排期在經歷了連續2023年末幾個月的緩慢前進後,終於在2024年1月迎來了難得的大前進。從2023年3月到2024年3月,各類職業移民的綠卡排期的變化為:EB-1前進164天,EB-2前進207天,EB-3前進967天,EB-4後退793天,EB-5前進160天。其中,EB-2排期及EB-3排期較往年同期較上年同期成長了64%及632%(另:因彼時其他職業移民無排期,故未列入季後統計)。

最新移民排期 親屬移民各項推進

國務院公布2024年3月移民排期,親屬移民各項都推進;職業移民中國出生第四優先和宗教人士前進六個多月,其餘原地踏步;非中國出生第一優先和第五優先有名額,無需排期,其他各項的進步幅度在一周到六個多月不等。


親屬移民類:
第一優先(公民的成年未婚子女)前進一個多月;

第二優先2-A類(永久居民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前進四個多月;

第二優先2-B類(永久居民的成年未婚子女)前進一個多月;

第三優先(公民已婚子女)前進五個多月;

第四優先(成年公民的兄弟姊妹)前進兩周多


職業移民類:

中國出生第一優先前進兩周,非中國出生有名額,無需排期;

中國出生第二優先(具高等學位或特殊能力者)原地踏步;非中國出生前進一周多;

中國出生第三優先(一般類)原地踏步;非中國出生前進一周;

中國出生第三優先(非技術勞工)原地踏步,非中國出生前進一周;

中國出生第四優先(特殊人員)前進六個多月;非中國出生前進六個多月;

中國出生第五優先EB-5非區域中心和區域中心原地踏步,非中國出生兩項均有名額,無需排期。

移民局宣佈調高H-1B,I-140加急審理費到$2805

国中文网报道 移民局(USCIS)周三宣布了一项最终规则,将从2024年2月26日起上调加急审理服务费用(Premium Processing Fees)以适应现有的通胀水平。

此次加急审理费上调依据《移民局稳定法》(The USCIS Stabilization Act)所赋予国土安全部的权力。国土安全部将把加急费用上调所带来的收入用于一系列服务,包括:改进裁决程序,减少案件积压,以及其他方式资助移民局的裁决和入籍服务。

​

此次加急审理费用上调具体为:
I-129(非移民劳工申请),H-2B或R-1,由此前的$1500上涨至$1685;
所有其他I-129 (E-1、E-2、E-3、H-1B、H-3、L-1A、L-1B、LZ、O-1、O-2、P -1、P-1S、P-2、P-2S、P-3、P-3S、Q-1、TN-1 和 TN-2)由此前的$2500上涨至$2805。

I-140(外籍劳工移民申请),基于就业 (EB) 的分类 E11、E12、E21(非国家利益豁免)、E31、E32、EW3、E13 和 E21(国家利益豁免),由此前的$2500上涨至$2805。

I-539 (延长/变更非移民身份申请),F-1、F-2、M-1、M-2、J-1、J-2、E-1、E-2、E-3、L-2、H-4 、O-3、P-4 和 R-2,由此前的$1750上涨至$1965。

I-765(就业授权申请),某些类别为 C03A、C03B、C03C 的 F-1 学生,由此前的$1500上涨至$1685。

需要注意的是,费用变更将于2024年2月26日生效。如果移民局收到邮戳日期为2024年2月26日或之后的I-907表格,且申请费用不正确,移民局将拒绝该I-907表格并退还申请费。对于通过商业快递(如UPS、FedEx 和 DHL)寄送的申请,邮寄日期将以收据显示为准。


Copyright © 2025 Eastern Trends Newspaper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We use cookies to analyze website traffic and optimize your website experience. By accepting our use of cookies, your data will be aggregated with all other user data.

Accept